中国工程管理网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回到首页 | 联系我们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会员 | 登陆
工程管理论坛
工程经理圈 工程经理博客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工程管理网 >> 工程文库 >> 项目执行 >> 质量管理 >> 正文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四大质量通病及预防
作者:未知 来源:中国论文资源库 点击量: 发布时间:2012-5-7 17:10:16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剖析了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的主要质量通病,提出了预防的具体方法。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延长建筑物的有效使用寿命,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提高抗震能力,以往采用砖混结构体系的多层房屋,现也改为框架结构体系了,昔日不多见的高层建筑,现也不足为奇、比比皆是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建筑的施工质量,尤其是在建筑中大量采用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问题,就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了。笔者长期从事建筑施工与管理工作,此文仅就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几项主要质量通病及预防,作一些剖析。

  一、轴线偏移

  梁轴线在水平方向偏移,柱轴线在垂直方向偏移,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中并不少见。一般情况下偏移量不大(往往只有几公分),且在施工上一层时采取了纠偏措施,因而往往不被人察觉或重视而被忽略,但对结构造成的危害却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建筑结构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都很大,轴线偏移造成实际受力与原设计力学模型不符,而且轴线偏移一般都将产生较大的偏心矩,不同程度降低了结构承载力和稳定性,这是一种潜在的危险。

  二、错扎钢筋

  符合要求的钢筋应具有厂方的产品质保书,要经过监理、业主逐一分级别、规格、品种、炉号检验核对,且按规定于现场抽取试样到具有法定资质单位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能试验,试验报告证明合格后方可加工。对有疑义的钢筋一定要查明原因,对无产品质保书或批号不符的钢筋、未做抽样试验的钢筋或试验不符合要求的钢筋,要坚决不准加工和使用。同时,对施工中的钢筋需电焊、对焊、弯曲、冷拉等加工的,也必须进行试样试验,只有正式加工前的一切检查要求都符合后方允许加工和安装。施工中的钢筋代换,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般原则是同强度钢筋代换,也就是“面积代换”;不同种类的钢筋代换,要遵循按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进行,也就是“强度代换”。代换后的钢筋规格与原设计的规格级差不能太大,一般只允许一个大小规格级差,且代换后的钢筋面积必须等于或大于原设计面积。当构件受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控制时,钢筋代换后尚须进行抗裂、裂缝宽度或挠度的验算。钢筋代换后,应满足规范中所规定的钢筋间距、锚固长度、最小直径及根数等要求。对有抗震要求的框架,不准以高强度的钢筋代换设计中的钢筋,也不准用低强度的钢筋代换设计中的钢筋,更要杜绝同一受力构件中多种类钢筋并用的现象。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钢筋,经过抽样试验、试样试验、代换均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进行加工和安装。现场绑扎钢筋要遵循先柱、梁,后墙、板的原则有条不紊的进行,这是一项细致工作,应按图纸和规范要求施工。

  三、模板漏浆

  胶结料是混凝土中的精华,它的渗漏,必然改变胶结料中水泥、砂子和水的比例,改变了混凝土的配合比,降低了胶结的可靠程度和混凝土的整体强度。笔者曾见某一施工单位在浇注一块厚度为12 公分的混凝土楼板时,由于模板缝隙过大,漏到下层楼面上的砂浆厚度竞达2—3 公分,这块楼板的强度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不难看到,在梁、板、柱等模板漏浆处(拐角部位尤甚),混凝土表面多为砂麻面现象,大量的石子外露,无砂浆胶结,只要轻轻一碰,石子就掉下来了。对于模板的允许缝隙宽度,施工规程中早有明确规定,超过要求的必须采取处理措施防止漏浆,但有的工程,模板缝隙在5—10 毫米也不足为奇,石子都能漏下去的缝隙亦不难见到。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一是施工单位投入不足,模板长期周转,年久失修,未能及时清渣、刷油,工人手再巧也无法拼装出缝隙符合要求的模板来;二是工人素质低(包括思想素质和技术水平),不负责任,只讲数量,不求质量;三是质检人员重视不够,检查不严,措施不到位,听之任之。模板漏浆不仅影响结构外观,更重要的是影响内在质量。因此必须引起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质监部门的高度重视。施工单位要严格管理,加大投入,对不能使用的废旧模板坚决报废,施工中超过要求的缝隙一定要采取措施,如使用油毡条、胶带封贴。要层层把关,加强检查,在模板缝隙未达到要求前,不准进行混凝土的浇注。

  四、漏振与过振

  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正确的振捣方法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振捣工作看起来似乎简单,却是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技术性最强的一项。但是,这项工作往往受到一些施工单位的轻视,认为这事谁都能干,轮流执棒,十分随便,其后果是浇出的混凝土不是漏振就是过振。漏振的不良后果易于发现,即拆除模板后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麻面乃至狗洞。过振现象往往被人忽视,一般认为它不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损害,其实不然,过振通常会产生析水反砂现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尤其是在模板缝隙处出现大量浮砂。如果在

[1] [2] 下一页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中国工程管理网 | 收藏本站 |京ICP备10012994号
    共创国际项目管理顾问旗下网站:中国研发管理网 | 项目管理者联盟 | 中国工程管理网
    VIP会员 | 培训服务 | PMP认证 | PgMP认证 | 刊物出版 | 沙龙会议 | 人才服务 | 广告投放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5-2014 21CPM.COM 工程管理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60517号